重庆文创园转型时刻到了 破局之路怎么走

时间:2019-10-22 09:44:40 来源:重庆商报

去文创园究竟看什么?归根结底是文化。历时多年培育,重庆各大文创园知名度随之提升,前往打卡的人更多了。但在商业化大潮席卷之下,外表虽然光鲜,却逐渐失去了“文化”与“创意”的内核,造成了部分商户自身盈利陷入瓶颈,生存困难。为了求生,重庆各文创园纷纷开始探索破局之道,如开拓新项目以提升盈利空间,向文创企业、工作室园区整体转型;完善商业配套辐射周边社区等。随着流量带来的红利渐渐散去,文创园的发展已走到了十字路口,转型升级无疑成为未来的“主旋律”。那么,重庆各个文创园是如何做的?有哪些可取之处?

突破体量限制 寻求新发展空间

夹在北城天街与九街两大商业区之间的北仓,拥有一条街道、一座仓库、一个花园、一栋社群大厦,因此,其一直深受体量限制困扰。

“2018年,北仓入驻了30多家商家,到现在为止,算上新增的小型商家共有41家。”北仓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体量较小,北仓发展的天花板清晰可见。为了延长人们的停留时间,北仓一直在不断引入体验业态,尤其是“网红”店,然而,园区的盈利情况仍然未能达到预期。

去年国庆节期间,北仓每日客流量在3000人次以上,整个园区爆满。而到了今年,北仓每日客流量在3000人次左右,人气攀升并不明显,并且出现下滑迹象。

“作为民营的文创园,生存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该工作人员透露,团队在重庆多地进行了考察,已经确定的一个方向是李子坝,而另一个方向是北滨路,目前正在洽谈之中。这些项目落地之后,游客和市民将在其他区域见到新“北仓”,城市文化图书馆这一特色也将延续。

他介绍,通过拓展新项目,文创园将迎来新的盈利增长点。而在现有的园区中,他们也不会放弃对业态进行升级。“我们会根据项目的运行情况,周边商圈分布的业态,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等综合因素,随时调整文创园的业态比例。”

压缩商业比例 转型文创企业园

2016年7月正式开园的喵儿石创艺特区,位于江北区李家坪立交附近,一度因整片红房子的外观而成为网红打卡地。而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人流不断减少,让其面临人气不足的尴尬。

“喵儿石一直以来都定位为3.0文创园,即‘互联网+文化产业+体验式商业+创投空间’,但在发展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瓶颈。”喵儿石相关工作人员说,由于地理区位因素,途经此地的车流、客流较大,但停留下来的并不多,“一直以来我们都有生存的压力。”

面对这一现状,喵儿石不得不转型升级,今年以来,该文创园的招商开始侧重于文创类企业、工作室,进一步突出文创园3.0的概念。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攀岩馆、射箭餐厅、书酒馆、小酒馆等此前业态已撤出了园区。“目前商业业态大约占20%左右,其中餐饮已经有了较大的洗牌,剩下的基本上进入了成熟稳定期。”

“经过商家的洗牌淘汰,作为园区运营方,我们也更清楚地了解哪些商家更适合在文创园中发展。现在前来入驻的商家,我们都会先了解他们的创业计划,给予建议,并且对商家进行一定的选择。一旦入驻,我们会在前期给一定的优惠条件,帮助他们发展,让商家和园区一同发展。”该工作人员说,转型后,园区商家的存活率正逐步提高,“未来还需要不断探索。”

持续完善配套 辐射至周边居民

在很多人眼中,位于两江新区的金山意库是一家非常低调的文创园,并非重庆的热门打卡地。对此,金山意库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于园区一直定位为文创产业集群,入驻商户中有近80%为企业或工作室,商业仅仅作为上班人群的服务配套。

不过,随着金山意库总计4期的规划的接连落地,他们也意识到了客群单一的不足,开始将眼光拓展到了周边社区。“在落地前3期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汽博片区其实缺少一个非常好的服务配套,人们要洽谈事情或者寻找一家有格调的餐厅,需要前往爱琴海、鸳鸯等较远的商圈。因此,金山意库4期年底对外开放后,将形成一条餐饮街,辐射周边社区人群。”

他介绍,园区目前平日客流为上班群体,周末为打卡人群。餐饮街形成后,预计将补充汽博社区服务配套的不足,进一步为园区引流。再加上园区内持续举行的文化艺术展览、活动等,可以进一步促进文创社区氛围的形成,并带动相关文创业态的发展。

声音

深挖文化特色 提升配套属性

《魅力金字塔》作者、重庆理工大学MBA教授姜维认为,文创园面临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空房、空地就要打造文创园,引入的业态没有太多独特性,其文化性、舒适性与大型购物中心的文创店相比,并没有优势,自然多是一阵风,很难发展起来。

他指出,首先,文创园应该立足于区位特点,明确其主流客群,为之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体验,一旦主流客群发生变化,应该及时调整。第二,重庆由于山城地形因素,部分文创园体量有限,可以从业态多元化、项目体验性等方面入手。第三,从景观来看,目前文创园还停留于营造打卡地的“颜值”上,同时缺乏高附加值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让游客和市民有钱花不出来,还需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

因此,转型的关键是将“观光”变成“参与”。具体就是依托已经建立起来的打卡热点,带入附加值较高的,城市特色鲜明的生活参与性产品、文化体验性产品、文化艺术装饰品,延长人们的停留时间。另外,还可以将文创园与周边服务配套串联起来,或者形成文创园之间的联动,加深体验感。双管齐下,重庆文创园应该可以实现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他建议,对于已经投入运营的文创园,如果自身体量比较大,可以考虑引进文化名人和人才来“制造”文化,实现真正的人文集聚,类似北京798模式。对于自身体量小的文创区,可以考虑作为周边大商圈的一个“配套”区,集中在某一、二个业态上发展,形成相对的经济规模,应可持续发展。

文创园经典案例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

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随着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798已经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成为了在全国拥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创园。 


责任编辑:王志
上一篇:城市花博会 “江北花园”“智能花园”等你去逛
下一篇:重庆来福士探索舱·观景台将于2020年1月开业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