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2月14日电 A股上市房企业绩预告逐渐出炉。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14日,A股共有64家房企披露了2021年业绩预告;其中27家房企净利润可能出现下滑,占比42.2%。
尽管目前业绩预增率仍然保持相对乐观的水平,但在预亏名单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出现了首次年报预亏的情况。其业绩情况不免让人心生忧虑。
具体来看,目前首次预亏的房企有中天金融、美好置业、阳光城、泛海控股、世联行、南国置业、冠城大通、宋都股份、华夏幸福、蓝光发展和华远地产。
其中华夏幸福预亏数额最大,达到331亿元至391亿元;2021年年中出现公开债务违约的蓝光发展,全年预计亏损120.37亿元;2000亿量级规模房企阳光城集团预亏45亿元-58亿元;地产金融双驱动的泛海控股预亏90亿元-110亿元。
那么造成这些头部房企大规模业绩滑铁卢的原因是什么?整体来看,目前房企的亏损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由于成本不断上升(包括前期拿地成本过高,以及去化难度增加导致销售费用偏高)导致净利润持续减少,甚至出现亏损;第二类是受市场及公司流动性影响,2021年度竣工项目数量减少,物业出租率下滑;第三类则是在财务层面出于保守预估,针对自持性资产等计提了较大的减值准备,这类房企相对较少。
天风证券地产分析师刘康认为,近一半房企出现亏损,主要是受行业环境影响。回顾2021年,房地产行业依然处于严格调控中,银行涉房贷款受到集中度调控,房企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紧,且较多房企发生了信用风险事件,下半年市场遇冷,各房企均面临不同程度的销售压力。
大面积房企出现亏损,一方面在于行业信心尚未完全恢复,购房者观望情绪较浓,导致销售端表现不佳,同时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导致房企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管理等制度下,房企资金压力增大,为了加速销售回款,房企以价换量,盈利空间被压缩,甚至出现亏损。
事实上,上述行业的现状或许也将在2022年进行延续。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亦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称,预计2022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全国合约销售额将下降5%-10%。中指院1月份房地产成交数据显示,2022年1月,29个重点城市新房整体成交142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7%,同比下降46%。2022年1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23.1%。
就算是长期以来的优等生万科,也在今年2月喊出地产“黑铁时代”,称今年外部环境的一个特征是行业进入缩表出清阶段。郁亮在公司年会上更是用了“非生即死”这样一个极端表达来为2022年的万科定调。
分析人士认为,郁亮的观点意味着地产圈内卷可能将进一步加剧,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期目标之下,房地产市场分化将越来越明显,行业规模开始萎缩。在这样的环境下,分化出来的“上方房企”会回归主业,增加自身的服务属性,而对于“下方房企”来说,出清、合并或许是唯一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透露,在万科年会之后,已有房企准备效仿万科,建立“黑铁时代”的新锚定点。然而2022地产市场最终走向如何,或许还需进一步观察。(中宏数城财经分析师 王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