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遭遇“做空” 优质房企如何点亮投资“航标灯”

时间:2022-08-22 10:13:14 中宏网房产

中宏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王新程) 关于中国房地产投资前景的预期博弈愈演愈烈!

8月10日,国际咨询机构瑞银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并在报告中下调了国内数个上市房企的投资评级,同时还对部分地产股的前景和流动性展开质疑。报告当日,港交所房地产及物业管理板块出现全线下跌态势。

记者了解到,瑞银的研究报告中将行业销售下降、债券融资困难、预售监管加强作为看空地产股的首要原因。多数市场观点认为,此次瑞银报告消息滞后,并未客观体现当前地产股的整体情况;但由于整体行业信心缺失,市场投资者会对负面消息更加敏感,同时也有做空者希望通过股价下跌来赚取利润。

从今年以来,房企在资本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低估,市场唱空声不止。碧桂园、旭辉、金地、龙湖等房企都曾遭遇做空。

1661135494700650.jpg

但与此同时,部分房企也正在通过信披反击“唱空”声,为市场及投资者构筑信心。在8月12日,龙湖就对外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主要股东选择以新股形式收取2021年年度股息分红,表明大股东对公司股价保持信心;而在更早的6月23日,碧桂园亦以现金提前赎回约4.11亿美元年内到期票据,向市场展现良好的偿债能力。

而随着地产业不断触底,这些财务风险可控、稳健经营的房企,有望在低迷的市场行情中分化,迎来价值回归。

稳健财务为市场点灯

回顾今年房地产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债务危机可以说是上半年最核心的关键词。出险房企名单持续增加,不断冲击着投资者对于房地产资本市场的信心。

天风证券地产分析师刘康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债务出险已然不是单一房企的问题,今年将整个行业在过往房地产高速发展期中积累的风险爆发了出来,这也恰恰说明过往房地产发展模式并不适用如今的市场环境。”

曾几何时,“规模为王”一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参与者们发展的主基调。2004年-2016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商品房的快速增值推动了全民的购房热潮,同时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也进一步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而为了尽快在高速发展期占领市场,房企纷纷提速,扩张规模提升企业运转效率。

然而随着房地产发展红利减缓,在疫情冲击、偿债高峰、融资进一步收紧等多重压力下,过往模式的风险亦开始在市场中显露。

在重视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发展模式下,房地产企业往往更多会利用多重融资渠道借入资金,以加大市场投入,其中不乏高息信托资金,以补充自有资金的不足。虽然大比例融资借款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负债率。“在当前‘房住不炒’‘三条红线’等房地产管控政策环境下,过往高速发展积累的负债对于企业再筹资带来很大不利影响,使企业经营失去弹性。一旦遇上市场环境不好、开发及回款出现困难的情形,房企现金流将面临高额债务利息偿还,从而引发流动性危机。这也是资本市场唱空房地产板块的分析路径。”刘康对记者表示。

在瞬息万变的地产市场中,改变过往跑马圈地的战略,由“高周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房企,有望在未来房地产行情中收获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总体来看,目前财务报表稳健、长期未发生债务风险的房企大体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在投资端注重风险评估与管理,划清投资底线;二是在融资端维持良好的企业信用,有较低的财务成本,保证健康的债务流动性。

以近年碧桂园的投融资策略为例,从2019年开始,碧桂园在投资端开始做减法,选择方向更为慎重。据中宏数城研究院数据统计,碧桂园2018-2020年新增布局城市数分别为49座、13座、7座,新进入城市相对谨慎。同时划定三条投资标准线:确保年化自有资金回报率最大化;现金流回正的时间要保持在12个月以内;净利润最低8%。

而在融资端,碧桂园2021年年报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5.2%,同比下降36个基点,融资成本位于行业低位。今年5月,因为良好的信用表现,碧桂园被监管机构列为国内首批信用示范性民营房企,并借助信用保护工具成功发行5亿元公司债。

标杆房企获机构增持

在当前行业爆发的债务危机背景下,未来房地产还是否有投资机会?

相对于许多咨询机构对行业的看空,一部分地产投资者已用实际行动对行业未来走向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天风证券7月2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今年二季度,房地产公募基金重仓股持仓市值前五个股分别为保利发展、万科A、金地集团、招商蛇口、新城控股,持仓市值占板块比重合计达51.22%,环比提升1.72pct,头部房企持仓集中度已连续四个季度上升。

港股地产公募基金方面,二季度港股通持仓数据中,碧桂园服务、华润置地、绿城中国、融创中国市值排名前列,合计持股市值达454.5亿元,占地产板块投资总市值的45.08%,占比环比增加3.34pct。

从头部地产股持仓集中度上升的趋势来看,地产板块已出现明显分化态势,投资机构更为偏好头部房企,优质上市房企获显著增持。

在“房住不炒”和“住有所居”的主基调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红利已经逐渐见顶,但与居住相关的配套和服务领域,存在大量尚未被满足的需求。而标杆房企们在开发主业之外,也在积极通过多元化为主业赋能,以应对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

例如,万科近年租赁住宅相关多元化业务实现了较快发展。根据万科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泊寓实现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速为14%,远超地产开发仅7.36%的增幅。

碧桂园则继续贴近地产主业,于2018年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聚焦智能建造来推进地产创新。截至2022年7月底,博智林已有30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28个省55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过120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

正所谓“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头部房企通过多元化布局,既可以通过租赁住房、智能科技、商业运营业务强化品牌竞争力,也可以增加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低价拿地,实现开发和运营的双赢,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业与多元业务的协同优势。

当前,行业“缩表”已经是大势所趋。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无论是单个地产开发项目的落定,还是建筑机器人、租赁住房、物业服务等业务的创新,或是投融资审慎的财务原则,都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有效力量。而随着行业进一步探底,标杆房企有望发挥示范效应,迎来估值修复,为投资者点亮地产市场的“航标灯”。

责任编辑:李倩
审核:吴娜
上一篇:宏视点|上市房企中报观察:减值与降速 业绩亏损凸显...
下一篇:中宏数城研究院成渝经济发布厅即将挂牌 创成渝经济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