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绵阳跨区域合作结硕果 成渝双城非毗邻经济探索走出新模式

时间:2021-11-17 09:11:58 中宏网

中宏网重庆11月17日电(记者 鲁国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经济融合再次调档升级,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自“双城经济圈”启动以来,在“支持非毗邻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方式开展合作”方面,重庆市北碚区与四川省绵阳市携手共进。截至目前,北碚区、绵阳市累计签署专项战略合作协议62个,实现两地逾百机关事业单位、700余家民营企业交流互访,搭建共享平台4个,促成40余个合作项目落地,涉及资金近10亿元。两地结出累累硕果,探索出了一条跨区域合作新模式。

1637111621391334.jpg绵碚双城文化互动云演出

产业集群共建 拉动两地体系化平台建设

绵碚两地携手共创,搭建主体发展平台,从园区共建、协同创新、企业服务、教育交流等全方位合作,将两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激发了两地主体发展平台活力,避免了实体空心化,让两地资源耦合,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深化园城交流互动方面,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和中国(绵阳)科技城新区在产业布局、互扶互助、科技创新、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等方面互促互融,推进蔡家智慧新城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缙云人文科技城与绵阳科教创业园区在产业集聚集约、企业梯次培育、商贸物流畅通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各园城、单位开展互访互鉴交流协作300余次,13家绵阳籍企业在北碚落户。强化产业发展互促,利用两地优势错位发展,探索园区共建、开放合作等多元化产业对接交流机制,构建人才、创新平台、融资平台等资源互通模式,共同做优服务功能、做强项目协同、做好产业合作,共育工业互联网、传感器、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集群。

1637111687228922.jpg绵碚企业信息服务金桥平台——绵碚仪器共享协同平台上线仪式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500家企业互购。探索建立“北碚-绵阳-西南大学”两地一校合作模式,携手推进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前沿研究中心等项目,设立协同发展互投产业投资子基金3亿元,组织召开亚杰商会西南摇篮计划绵碚科技成果对接会、绵碚数字经济协同创新研讨会等10余场,主办“成渝携手渝创渝新”MBA(EMBA)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两地近500家制造业企业互购科创人才(团队)技术咨询与服务,涉及资金超过8000万元。

搭建企业服务平台,签约金额800亿。优化桥梁纽带,重庆市四川绵阳商会在北碚成立,承办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联动举办双城百企友谊联展、好食材产销对接会等活动20余场次,北碚三溪口豆腐鱼、绵阳杨肥肠等特色餐饮达成战略合作,签约项目200余个、签约金额超800亿元。

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搭建教育交流平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揭牌成立绵碚青少年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志愿服务互学、社教人员互培12次。推动7对学校签订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合作模式,促成绵阳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与北碚职教中心交流互访,共商职教互助发展,推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

比较优势打通跨区域产业链条

在产业发展上,绵碚根据两地异同,调动产业链条上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开创了一个互助共赢的局面。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绵碚充分调动,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积淀不同,各生产要素也存在异同,绵碚两地在发掘各自产业优势的同时,注意到对方的特点,相互交流,深入探讨,终于摸索出如今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

绵碚两地联合打造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推动北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区域性柑橘良种繁育基地、江东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与绵阳市涪城区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梓潼县蜜柚产业基地、三台县柑橘种植基地、北川全国魔芋产业基地开展合作,加快建设绵阳市绵碚合作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北碚区绵碚合作柑橘良种繁育基地,华欧9号油橄榄种植示范基地落地江东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畅通产品推介绿色通道,围绕农产品品牌培育,借力农产品消费扶贫月、中国农交会等为两地农产品展销、品牌宣传推介搭建“绿色通道”,帮助绵阳企业现场销售、签约农特产品100余万元。

1637111757818665.jpg北碚区在绵阳东林牧歌世界月季博览园采购近万株月季试种

绵碚两地智能制造协同,聚焦新型显示、工业互联网、新材料、传感器等重点产业,共建智能制造协同示范区,纵深推进绵碚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互访参加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等创新领域活动20余次,探索绵阳京东方B11项目和北碚京东方B8、B12项目电子信息协作机制,促成忽米网与绵阳游仙区达成企业“上云”服务合作。引导两地科研院所及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等60余份,达成“超声波雾化保鲜设备鉴定”等项目合作,为西南铝业等企业提供服务600余次,创造经济价值5亿元以上。

1637111805186411.jpg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和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重庆中心签约仪式

致力发展两地精品休闲文旅产业。打造跨区域产品体系,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速绵阳李白文化、文昌文化、三国文化等和北碚乡建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合创新,协同打造“重庆-北碚-绵阳”旅游大环线,携手推出“巴蜀风情自然生态体验”“三线记忆百馆之城”等旅游线路7条,引导两地居民“双城游”,带动新增旅游人数2万余人次、旅游产值2000万余元。

十大战略行动、43项具体工作任务构筑合作深度与广度

打通区域壁垒,让人财物无缝对接,自由流动,绵碚两地互通共融,打破条条框框,在两地搭建了一座无障碍桥梁,克服了诸多物理限制,就工作机制、公共服务、育才引才、社会治理等城市治理方面,共同营造跨区域合作,探索出更多有效机制。

完善工作体系,率先签署合作协议和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党政领导联席会、常务副市(区)长协调会、联合办公室、专项工作组等多层面工作推进机制,细化督查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携手推动合作项目落实落地。明确目标任务,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将绵碚合作重要内容纳入两地“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框架协议和三年行动计划合作事项,谋划十大战略行动和43项具体工作任务,共同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建立重点任务清单200余个,签订《促进绵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形成产业共创共赢、市场合作联动七大机制。

1637111862867991.jpg绵碚交通一体化签约仪式

政务服务跨城通办,签署政务合作协议,分设绵碚综合服务窗口,以“跨省通办”和“川渝通办”为基础,落实绵阳北碚“异地可办”“跨省通办”事项110项,实现远程异地评标、两地社保卡互办、继续教育互认和检查检验结果同级医疗机构互认等。便民服务双城同享,推出“绵碚快客”客运直达专线,优化调整绵碚旅游专线4班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邀请300名医护人员参加绵碚医学高峰论坛,组织15支参赛代表队、45名医护人员开展家庭医生技能竞赛,加强两地基层卫生标准协同协调,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共谋人才培育,两地互派挂职优秀年轻干部6名,依托北碚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共同发布服务民营经济协同创新发展首批专家库名单,促成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与“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合作共建教学联盟,实现教学资源联动共享,开发精品课程项目15个,累计合办各类培训班20余个,培训两地干部、企业家等超2000人。共促人才引用,组建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成立专业委员会7个,走访两地院校12所,首期吸纳高层次人才212名;达成英才卡服务互认共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同发展等合作,“点对点”解决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人才服务“关键小事”500余人次。

加强司法协作,与绵阳市经开区法院开展司法交流活动,成立专项调研课题组,探索从诉讼服务、执行联动等方面开展跨区域协作,出台专项实施意见,细化重点任务13项,完成跨区域立案10余件、接收并办结跨区域执行委托事项180余项。筑牢安全屏障,积极对接绵阳市公安部门,探索建立“点对点”“小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细化两地风险联防、警情联处、联合办案等10项具体内容,签署网络安全领域合作协议,连续2年联合举办“双城联动网络护航”网络安全攻防演习,全面提升政府官网、视频监控、广播电视、企业信息应用等领域网络攻防技术素养。

通过绵碚的非毗邻地区跨区域合作探索,领地本着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精神,敢于创新和突破,在区域发展和治理等方面形成了新模式,开创了新局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结出累累硕果,使得成渝经济进一步相互嵌入,相互渗透,为非毗邻区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板,也为双城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经验。(本文图片来源:重庆市北碚区发展改革委)

责任编辑:李倩
审核:吴娜
上一篇:楼市“新周期”,别想得太美
下一篇:智库视点|全经联:老旧小区如何成为幸福社区?